久等啦!各位同學:

這份重點是班聯會提供的資料

v 1.期間造成男女比例失衡(婚姻困難,或娶平埔族女子)
v 2.將沒有妻室、產業者或罪犯遷回內地,約佔台灣人口漢人一半,造成人
     去業荒的社會問題。(雍正10年後才人口漸增/嘉慶以前人口遷入多,以
     後則是繁衍多)
v 3.造成羅漢腳充斥,社會治安惡化。(道光年間,渡台者謀生不易,長生
     悲怨,羅漢腳成群結黨,械鬥常生,下場悲慘。台灣各地之「大眾廟」 、

     「有應公廟」就是祭祀他們)     

 康熙 1684,台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一府三縣:
1.台灣府(今台南,隸屬福建省)
2.縣:諸羅(今嘉義、以北)
        台灣(今台南縣市)
        鳳山(今高屏地區)

 雍正   1.閩、粵漢人來台墾殖範圍不斷擴大
         2.康熙末年→朱一貴事件(閩、粵族群衝突)
   一府四縣二廳:
   1.增彰化縣(虎尾和大甲溪之間)
   2.淡水廳(大甲溪以北/新竹)、澎湖廳

 嘉慶   1.19世紀初,已有數萬漢人移墾葛瑪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蘭,當地常受海盜侵擾,和人妖求清廷設官制治理
         2.乾隆年間→林爽文事件
           增設葛瑪蘭廳、諸羅改名嘉義(因泉州籍與客籍義民助清對抗)、客籍
           設義民廟
 同治    戴潮春事件(漳、泉對立) 三年始平
v 4.同治以前全賴民間力量,方向:
南→北,西→東
v 5.耕地:A.向清政府以租佃關係取得:大租戶、小租戶、佃農。
v B.向平埔族以巧取豪奪方式取得:如陳賴章墾號取凱達格蘭
族的大咖吶/金廣福墾號取新竹北埔/吳沙取葛瑪蘭/張達京在台中等
v 6.影響:A.造成一田二主或三主的複雜狀況
v B.因墾地與興修水利,而合股經營,如「陳賴章」、「金廣福」
      等墾號。
v C.拓墾與地名:台灣有許多地名保留拓墾遺跡,如地名有「
股」
    「份」
(合股開墾),「」、「張犁」(五甲為一犁),「」(如六甲)等。
v 7.平埔族喪失土地,減少鹿場,或與漢人同化,或遠走內山、東部→
平埔族
     的遷徙帶動內山與後山開墾。
v 8.分佈與移民先後有關,也與移民的原鄉生活有關:如泉州多居西部沿海平
     原與臺北盆地/漳州人多居西部內陸平原/客家多居桃竹苗及屏東等丘陵地。
v 9.移民社會同籍聚居常祀奉不同神祇,畛域分明,械鬥常生。道光時遊民
     日多,更是械鬥時起,迄19世紀(同治時)祖籍意識淡化、開港通商,謀
     生較易,才減少械鬥。
v 10社會階層:早期上層以官吏為主,其次為拓墾的墾首和行郊的富商,隨
      著文教普及與開港關係,有功名紳士、買辦成維新的領導階級。
v 11.三大民變:
朱一貴(康熙,屬省對省械鬥)、林爽文(乾隆)、戴潮春(同
       治,屬府對府械鬥)
v 12. 南:英國長老教會(1865)馬雅各以安平、打狗為傳教中心,設教堂、
       醫館,為台灣第一個西醫診所。也設神學院(台南)、創立今長榮中學、長
       榮女中,開台灣南部近代、女子教育先河。
v 甘為霖來台傳教47年,開發澎湖、嘉義,是「台灣盲人福利之父」,編

   一本盲人點字
,創「訓瞽堂」(今台南啟聰學校),為台灣特殊教育開端
v 以羅馬拼音建構台灣各族群文字系統:以閩、客、阿美族語等譯寫聖經、
   書刊等。(巴克禮1885引進台灣第一台印刷機,以羅馬拼音寫台灣府城教
   會報,後來為台灣教會公報,發行迄今。)
v 北:加拿大長老教會
v 馬偕最早,影響最大。1872 在淡水傳教,從事牙醫醫療工作,從拔牙齒不
   用錢,拔牙後講道,聚集多人。馬偕醫院就是為紀念他而命名。
v 1882建理學堂大書院(又稱牛津學堂)、淡水女學堂,為北台灣新式和女子
   教育的開始,後為台灣神學院、真理大學(淡水)。
v 1883進入宜蘭傳教,深受愛戴。葛瑪蘭族很多人姓「偕」。
v 馬偕在台30年,設教會60餘所,勤學當地語言、娶當地女子、死後葬淡
   水,讓淡水成為北部較會發源地
v 教育漢人、原住民,使
長老教會成為台灣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教派。
v 13. 台灣開港與國際貿易的發展:
v 原因:英法聯軍,清庭戰敗,台灣被迫開港(清領後期就是以此為劃分點)
v 開港:安平(今台南)、滬尾(淡水)、打狗(高雄)雞籠(基隆)4 港
v 進口:1.鴉片(第一名)/來源:中國大陸、印度、土耳其
v 2.紡織品(第二名)/來源:英國
v 14. 丁日昌:架設電報線
v 劉銘傳
v 來台背景:中法戰爭(光緒年間)
v 台灣建省:光緒11 年(1885)台灣建省,劉成為首任巡撫
v 行政區劃:三府一直隸洲(在中部增設台灣府,原台灣府改為台南府,東
   部設立直隸洲)
v 原住民政策:「鎮撫兼施」→設立撫墾局番學堂
v 15. 劉銘傳:
v 財經建設:清丈田賦,重訂稅則,將硫磺、樟腦收為國營。
v 交通建設:1.購置輪船 2.在台北設立
郵政總局
v 3.架設電報線 4.鐵路:完成台北到基隆段(台北到新竹為邵友
    濂時期完成)
www.themegallery.com Company Logo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企&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